1月17日晚,五棵松体育中心竞赛馆冬奥会制冰工作完成。2月3日至2月17日,这里将举办冬奥会女子冰球比赛和部分男子冰球比赛。从篮球场“变身”冰球场,从2008年到2022年,14年间,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经历了不小的转变,但有一个不变的“内核”,即与体育运动的紧密联系。
冬奥会刊记者 潘之望 摄
从篮球场到冰球场
2008年,五棵松体育中心作为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承载着很多运动员和篮球迷的记忆。2022年,五棵松体育中心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身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的主场馆。
五棵松体育中心坐落于长安街西侧沿线,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可容纳1.8万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五棵松体育中心将承担女子冰球和男子冰球部分比赛。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城区场馆建设处副处长宋嘉业介绍,五棵松体育中心改造工程于2020年4月启动,历时8个月,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完工。这个2008年篮球比赛场馆、中国流行音乐的标志性场馆,改造后,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即前一天还在举办CBA联赛,当天就能完成转换,成为冰上比赛场馆。
那么,“冰篮转换”是怎么实现的?简单来说,冰球场与篮球场之间的转场是通过在冰面上铺设篮球比赛用的地板来实现。转换时,先在冰面铺上隔温层,即冰被,再铺设篮球比赛用的地板,即可完成转换。
此外,还创造性地利用“冰坝”技术,将原有尺寸为30米×60米的冰场改为适应北京冬奥会要求的26米×60米冰场,改造完成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可以在冰坝大小上按需切换,场馆将拥有30米×60米和26米×60米两种尺寸的可转换冰场。
从五棵松到冰菱花
从五棵松体育中心出发,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冰菱花”。作为北京冬奥会时冰球项目的热身场馆,“冰菱花”的设计同样暗藏玄机。
这座新建的训练馆外幕墙,像由无数片飘落的雪花构成,夜晚在光影变化中呈现出冰雪世界的景象。
据介绍,场馆的外观设计来自雪花图案,建筑外立面均采用格栅幕墙体系,斜向格栅呈45°交叉,通过几何图形组成雪花的图案。格栅幕墙的处理方式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效果,使建筑外观更加含蓄,在保证美感的同时,还起到了遮阳以及节能的功效。
在幕墙的设计中,设计师还将丰富的色彩应用于“冰菱花”之中。格栅幕墙由五种颜色组成,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五种色彩的分布和定位计算出来,并进行精细的编组加工。
为了在夜晚呈现雪花漫天飘落的视觉效果,外幕墙采用暗藏灯具的设计,与幕墙工艺结合,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并通过技术对每个灯具实现精准控制,形成雪花飘落的动态设计,描绘出夜晚诗一般的意境。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冰菱花”的制冷系统还采用了大量节能材料,与同等建筑的制冷系统相比,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进而更好践行绿色奥运的办赛理念。
此外,为方便运动员通行,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还在地下设有专用通道与竞赛场馆相连,赛时运动员可实现快速穿梭。
从冬奥会到全社会
宋嘉业介绍,五棵松体育中心的改造工程,本着绿色、共享、科技的改造提升原则,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在场馆节能降耗、综合高效利用、竞赛观赛环境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了解,场馆新建了电动伸缩看台系统,可满足篮球、冰球、花样滑冰、演唱会等场地需求,满足不同赛事、文化活动的观看需求。
场馆还重点对现有照明设施和显示系统进行了改造,照明系统各项指标可达到HDTV超高清转播水平,满足超高速摄像机回放要求;显示屏达到高清标准,具备现场同步直播、精彩瞬间捕捉、赛况信息播报、计时记分统计、广告播出等多项功能,大幅提升了观赛体验。
这里,还将成为承办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了解,冬奥会之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实现冬季运动项目和夏季运动项目转换,除继续承接各类演出赛事、篮球比赛外,还能极大地拓展经营的维度与广度,可承办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上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