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

电子系团队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
时间:2022年01月1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多媒体信号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简称“MSIIP实验室)近年医工结合科研成果于111日在央视十套《时尚科技秀》年度特别节目『2021新科技』中进行了首播。

 

    电子系MSIIP实验室吴及教授团队采用跨学科的医工结合模式,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医疗文本理解技术、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医学专业知识与临床诊疗决策的跨领域交叉融合上取得了突破。本期专题节目医疗系统也智慧中展现的是与协和医院急诊科、北医三院骨科和科大讯飞合作研发的三套人工智能辅诊医疗系统,包括:急诊智能辅助分级系统、全脊柱参数智能测量系统和智医助理辅诊平台。

 

三套人工智能辅诊医疗系统简介

急诊智能辅助分级系统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急诊就诊量较高,急诊医生工作负荷较大,然而部分急诊患者的实际病情并不需要紧急处理,为及时识别出危重患者并给予优先处理,实现急诊医疗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急诊就诊的分级诊疗。结合协和急诊科快速精准分级的需求,MSIIP实验室与协和急诊科共同研发了"急诊智能辅助分级系统"。通过收集患者分诊时的重要体征、就诊方式、关键主诉,结合专家知识,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实现隐匿高危患者的挖掘。为进一步帮助医生分析判断,该系统同时可以提示患者的高危因素,给医生更有效的参考信息。

 电子系团队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

 

全脊柱参数智能测量系统

    脊柱畸形矫正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既需要医生高超的手术技术,更需要医生进行缜密的手术方案设计。对于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方案选择,尤其需要注意:脊柱-骨盆-下肢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在制定手术方案时要在全脊柱侧位X光片上对脊柱的序列进行整体分析。以往的临床工作中,术者一般会根据经验进行判断。随着近年来提倡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人工测量难以避免出现一定的主观误差;为求准确,往往需要主刀医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一系列的矢状位参数测量。这一过程即使对于有经验的骨科医生也是相当费时费力。

 

    MSIIP实验室通过与北医三院骨科合作开发的全脊柱参数智能测量系统,系统创新目标检测算法,精确描绘出脊柱各节椎体及股骨头轮廓,并根据相应参数的测量规范进行拟合测算,短短的几秒钟,就能得到多项脊柱矢状位参数,并给出矫形手术的目标参考值。

 电子系团队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

 

智医助理辅诊平台

    20178月,吴及教授团队研发的智医助理引擎高分通过国家执业考试临床笔试测试,属全球首次。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校企联合打造了基于临床全科辅助诊断决策技术、面向基层医疗服务的辅诊平台——智医助理。该辅诊平台通过对基层医生输入的电子病历进行分析理解,实时给基层医生提供进一步问诊、诊断、用药以及是否转诊等方面的各项建议,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病历质量和诊疗水平。

 电子系团队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

 

 实验室介绍 

 

    2015年以来,MSIIP实验室将研究工作聚焦于智慧医疗领域,深入研究医疗数据如何与知识融合,开展医疗文本处理、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疗系统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推进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并试点应用。与北京协和、北医三院、清华长庚、北京同仁等多家知名医院在急重症、骨科、睡眠、皮肤、病历质控等方向展开广泛合作。

 

    吴及教授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选取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拓荒耕耘,通过近年来研究团队持续探索,努力推进医工交叉研究和临床应用落地,对于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服务社会和大众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自动驾驶传感器方案全解析【中管院信息产业研究所精选】
下一篇:多地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保供稳价 用好大数据 丰富“菜篮子”